在茶圈,
普洱茶丰富深厚的文化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而在文化圈,
普洱茶则是那些知名文化学者的日常心水。
外交部长王毅曾盛赞过
大红袍,他也点赞过
普洱茶。“一方山水一方人,四季如春四季景”,独特宜人的地理气候、多样丰富的生物资源,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种类繁多、品质优越、中外皆宜的云南特色产品,正是这些承载着云南形象的“云南制造”,在日益增进的经贸交往和商品流通中,与时俱进“惊艳”世界,传递着让“世界共享”的无限魅力。
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除了拥有文化史学家和散文家的身份外,在业界还有一个称号,“普洱老茶品鉴专家”。
余秋雨在自己的着作《极端之美》里详细解说了书法、昆曲和
普洱茶,称三者是中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极品,也是中国文化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在他眼里,“如果
普洱茶的好处仅仅是让身体轻盈健康,那它也就成了保健药物了。但它最吸引茶客的地方,还是口感。要写
普洱茶的口感很难,一般所说的樟香、兰香、荷香等等,只是一种比拟,而且是借着嗅觉来比拟味觉。”
他还强调,世上那几种最基本的味觉类型,与
普洱茶都对不上……
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说来也巧,余秋雨和
普洱茶结缘,大概缘起于自己的妻子马兰。她是个地地道道的
普洱茶迷,长期藏茶、品茶、玩茶,耳熏目染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让余秋雨也近茶者香,夫妻俩甚至还出过一款叫“兰雨一品”的纪念茶。
风靡两岸的台湾学者、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郑培凯先生对云南是情有独钟。在他眼里,丽江是最适合喝茶的地方。
郑培凯说,云南茶很早就有,云南人也应该很早就喝茶,但缺乏文献记载和文物佐证。早期中原史料记载的云南大多是跟政治有关,没有细讲到生活,随着明朝中后期有大批文人学者、高僧进入云南,关于云南生活的细节才被中原所知。
因此,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
普洱茶记载也基本都在明清以后。可以肯定的是,
普洱茶在近百年来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云南的
普洱茶已经成为中国人喝茶的重要选择之一。
另一位香港文化名人蔡澜,更是一位痴迷的
普洱茶发烧友。提到蔡澜,美食圈的朋友们无人不知,他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称。
蔡澜在新浪微博的活跃度堪称高产,他用iPhone发微博,晒各种美食和
普洱茶图片,引来众多粉丝互动,是一个亲和力非常高的作家、美食家、旅行家和电影人。
对于喝的方面,蔡澜没有选择酒,而是选择了
普洱茶。他曾于1995年在《一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普洱颂》。该文在阐述了香港人爱喝
普洱茶缘由之后,笔锋一转,如此写道:“
普洱茶已成为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
普洱茶,浑身不舒服。”
在香港,阮福所述:“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应当改为:“港人尤重之”了。
普洱茶发源地在云南,然而将
普洱茶以藏放转陈旧方式来品饮却是广东省一带,尤其是香港的传统。
普洱茶不但作为港人的日常饮料,同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说是陈旧
普洱茶的推广地。
蔡澜认为,
普洱茶越泡越浓,但绝不伤胃,去油腻是此茶的特点。他甚至自己DIY,加入玫瑰花芯及药草,创成一款“暴暴茶”,这是一种调饮
普洱茶,名字新鲜响亮。
蔡澜风趣地解释:“暴食暴饮也不怕啊!所以叫‘暴暴茶’!”除了加入花草药,他又参考了明代人的处方,煎了解酒和消滞的草药喷上去,烘过,再喷,再烘,结果就做出一种克服暴饮暴食坏习惯的茶来。
日常里蔡澜的消费观比较朴实。他在香港九龙城的“茗香”茶庄买的茶,都是中价钱,买
普洱茶一般选三百块一斤的,一斤可以喝一个月,每天花十块钱喝茶,不算过分。在他看来,一直喝太好的茶,就不能随街坐下来喝普通的茶,人生就少了许多乐趣。
“茶是平民的饮品,我是平民,这一点,我一直没有忘记。”(来源:茶道传媒,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