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茶史茶识

如果只学一个普洱茶审评术语,那应该是什么?
来源:品茶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1-11-24 09:20:30    点击数:2次
如果只学一个<a href=http://www.pinchajie.c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普洱茶</a>审评术语,那应该是什么?
 
如果只让我介绍一个普洱茶的审评术语,那我的选择是:包裹度。
 
为什么呢?
 
一方面呢,不知道是不是「包裹度」这个词掌握起来难度太大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作为一个专业审评术语,我们已经很难在现有的评茶教材上看到它了。我只在专业做审评的周云川老师和李扬老师这里接触和学习到。
 
第一方面,它太重要了。包裹度是判断一个茶工艺到不到位的核心指标(划重点:核心)。同时,包裹度是判断一个普洱茶茶能不能越陈越香的关键因素之一。
 
什么是包裹度呢?当一个茶的制作工艺到位,香气、滋味、质地都完美相融时,包裹度就出现了。
 
感受方法如下:
 
把茶汤含在口腔里,前后左右滚动。这个时候去体验,茶汤是整体的、有立体感、有框架的,还是左右散开、平摊着的?如果是前者,那恭喜你,这个茶工艺做得非常到位。
 
这样的描述有点抽象哈。那我们换种表达方式:
 
想象一个画面。一滴露珠打落在荷叶上,滚来滚去。过一会,有的露珠还是完整的一颗,但有的已经散开了。有包裹度的茶汤,状态就像这颗打也打不散的露珠一样。
 
上一期一位来自潮州的同学这么描述:在乌岽山,有的茶农不敢把杀青温度起太高,茶汤的包裹度起不来,瘫软无力,他们就称之为“弱鸡”。这么说来,包裹度强的茶像不像一个扫地僧?所有的技能都被它融合包裹内化起来,内收而有力量。
 
再尝试着陈列一些关键词吧:
 
汤质有包裹度的:聚团、内收,立体感、有框架感。
 
汤质发散的:瘫软、无力、发散、茶水分离。
 
那么,包裹度能够判断出茶叶的品质吗?
 
一半一半。
 
包裹度不能判断原料。(原料可以看回甘生津清凉感等等其他因素。)它能判断的是工艺水平和陈化后劲。如果一个茶包裹度不怎么样但原料很好,那就慢慢喝掉不用计划存着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人容易把包裹度和粘稠感混到一起。其实包裹度关乎工艺,是一种框架感;粘稠度和品种、原料、工艺都有关系,是框架内的一种质地有的茶粘稠但不包裹,有的茶包裹但不粘稠。
 
比如一款工艺好冰岛和工艺不好的易武:
 
假如眼前这款冰岛茶工艺很好,那么它的茶汤是有包裹度的,但因为品种因素,它的质地是清爽轻盈的的;而假如这个易武工艺没那么好,但因为品种因素易武茶相对比较粘稠,所以它就是粘稠但不包裹。
 
我尽可能描述,但也不太确定能不能透过文字接收到。如果是从业人士,还是建议多练练~
 
毕竟所有的感受,有体验、有对比才能具象。如果能找个标准茶样对比感受一下,再多加多加练习,就有可能掌握了。
 
毕竟这确实是个高阶技能,好老师好茶样好根性,碰得到一个就能学会啦。要不参加一下课程,或者买份茶样?
 
实在不愿花钱的话,只能来昆明找我蹭茶啦。(来源:茶叶进化论,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