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茶叶失去了“喝”的功能,成为资本的附属品,成为一种投资赚快钱的行为,那雪崩之下,就没有一朵无辜的雪花。
30万吨
茶叶,如果每一饼
茶叶按照357克来算的话,这就相当于是有8.4亿个茶饼了。而我国大约有接近五亿人喝茶,其中喜欢喝
普洱茶的大约有近5000万人。
看到上面这些直观的数据,你有没有想到什么?即使是两年内不生产
普洱茶,积压的库存也完全足够应付市场的消费。
但是每年还是会有约17万吨的新茶上市,即使是“出口+内销”,也完全消化不了上市的新茶,每年都会有过季后的新茶堆积下来,年复一年,越积越多,仓库里落满灰的
茶叶很难在卖得出去。
东莞
普洱茶投资的高峰期,出现在2005年的时候,到2007年达到了顶峰,短短几年,流入
普洱茶市场的资本就高达两百多亿元。
在东莞的大街小巷,乡镇地区都散布着大大小小的茶店,大约有接近六千家。而据保守估计,在莞藏普洱最热的时候,涌现出很多的个体收藏者,人数至少有六万。
2018年的时候,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就公布了一些数据,全市
普洱茶的囤茶量高达三十多万吨;其中最大的一家茶企囤茶量,就超过了30亿!除此之外,那些投资超过一亿元的藏家,数量不低于一百人。
从云南大山里走出来的
普洱茶,被资本炒作以后,身价大幅度上涨,大量流入到了东莞市场。
年复一年的积攒,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莞藏普洱崩盘背后的资本逐利
上世纪九十年代,港台资本大量进入内地,那些来自港台的大茶商,也把喝普洱的习惯引进了内地。
作为
普洱茶主要产地的云南,当时各大
普洱茶厂属于半死不活的状态,那时候的
普洱茶也没有“越陈越香”的概念。当地的茶农们,普遍都认为超过两年的
普洱茶就不能喝了,基本就是丢弃不理。
在我们大众的认知里,
普洱茶的热度是近几年才起来的,其实在港台地区,炒作
普洱茶早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操作方案。
九十年代末,港台的
普洱茶已经炒糊了,那些大炒家们进入内地后,发现这原来是一片十分空白的市场啊!把他们之前的那一套操作稍微改变,套用过来,完全就可以复制之前的模式,疯狂赚一波就走。
1999年,资本运作的车轮缓缓起步,拉响了云南
普洱茶炒作的鸣笛;可以这么说,从布局上来看,云南是作为大后方根据地的存在,而东莞,就是前沿阵地。
大炒家们的操作都是成熟模式,要深究下来,可以写一系列的文章予以阐述。这里我就不花过多的笔墨来阐述,就大致地勾勒出他们的炒作轮廓。
1:派人去到云南普洱生产地,深入各乡镇和茶山收购老茶;
2、收购和合并云南当地茶厂。
这两步是最为关键的,控制住生产源头,当市场培育起来以后,就能主导市场,控制
普洱茶涌入市场的量,人为的撬动市场价格。
前面两个步骤是解决市场供应链上端的问题,后面就是解决市场供应链末端的事了。
3、舆论造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从2002年开始,在各大媒体上就出现了很多关于
普洱茶的营销文章和新闻,而且还冒出了不少专家出来,给大众普及
普洱茶的各种功效。
这只是舆论造势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给
普洱茶打上超高的经济价值,那么,这一步又怎么操作呢?
(1)拍卖会营销。从2003年开始,就不断冒出各种拍卖天价的
普洱茶,2003年鲁迅儿子周海婴的一块
普洱茶膏,仅仅只有三克就拍卖出了1.2万的价格,那些动不动就上百上千万的陈香
普洱茶,更是层出不穷。
其实,这些都是大炒客们左手倒右手的营销,最后付出的也就是拍卖的手续费而已。
(2)事件营销。2005年的“云南马帮进京”,就是比较经典的一次事件营销,吸引了不少大众的眼球,让很多人知道原来有一种茶叫“普洱”。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3年上半年,经过差不多四年的市场培育和布局,
普洱茶成功出圈,声名鹊起。
到2006年的时候,
普洱茶大火,不少小茶商们也纷纷介入进来,分得了一杯羹。特别是2007年更是达到了
普洱茶的高峰期,那时候的
普洱茶一天三个价,涨了又涨。
不少茶商直接跑到云南的茶山守着,只要
茶叶一采摘下来,立马一手付钱一手交货,背着一袋袋
茶叶回来,转手就是一捆捆现金。
毫不夸张地说,这时候巅峰期的
普洱茶,坚挺的价格和楼市无疑。要是有人在2006年—2007年介入楼市和
普洱茶,又能成功全身而退,那往后余生就真的可以是躺平,混吃等死了。
崩盘过后的一地鸡毛
当市场上出现大量天价
普洱茶的时候,那就释放出了一个极为关键的信号:大炒客们要开始收割市场了!
2007年初,
普洱茶最火热的时候,很多茶商和茶客也纷纷涌进来,大炒客们一边接着抬高
普洱茶的身价,一边大量在市场上抛售之前早就囤积好的“老茶”。
经过三个多月的抛售,大炒客们赚得是盆满钵满,接盘侠们接得也是不亦乐乎。到了2007年四月下旬,随着大炒家们的撤出,
普洱茶的价格开始呈现跳水式的下跌。
只要有一家茶商开始降价出售
普洱茶,那就会造成连锁式的反应,大家纷纷降价出售去库存,以期及时止损。但是,这带来的一定是打破
普洱茶的市场价格链,价格一旦崩盘,
普洱茶也一并随之崩盘。
在潮水逐渐褪去的时候,大家都在拼了命的往岸上游,那些游得慢的人,自然也就被海浪席卷而去,徒留一仓库卖不出去积压起来的库存。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倒房塌!
作为炒作前沿阵地的东莞,首先承受了崩盘带来的效应。大量
茶叶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价值就只能停留在明面上。
从2007年崩盘开始以后到现在,“库存”一直是
普洱茶行业绕不开的问题,
茶叶一旦没法流通,只是积压在仓库,只会成为累赘。
而在这个行业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完美避开崩盘后,所带来的恶果。如果你说,“我只是喝茶而已,又不参与炒作,能对我有什么影响啊?”,那可就错了。
茶商们为了去库存,不得不直接拿旧茶进行重新加工(即使是已经发霉变质的老茶),然后在流入市场。
所以,你喝的普洱茶,说不定就有我上面说的这种情况,你说和你有没有关系?
云茶寄语
咱们现在玩的都是别人早几十年玩剩下的东西,只不过当时信息不像这么发达,让人借助“信息差”赚了一波。
现在随便买一点稍微好些的
普洱茶,动不动就是几百元的价格,这就是炒作留下的隐患(价格抬上去以后,很难在回归正常);
茶叶毕竟不是生活必须品,价格上脱离群众,功能上脱离茶,成为资本的附属品,成为一款保值收藏的金融产品以后,卖不出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莞藏
普洱茶的崩盘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局,你信不信,这种悲剧还会上演,毕竟人是很善忘的。
“如何去库存”——这个问题,未来五年,或者十年,都是
普洱茶挥之不去的阴霾。(来源:正义茶行,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