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窨花茶与拌花茶?
来源:品茶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1-06-26 13:33:52 点击数:15次
花茶,又称熏
花茶,是我国特有的香型茶,属再加工茶之列。我国的
花茶生产,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唐代煮茶时就有加入茱萸、葱、姜、枣、桔皮等同烹的做法。北宋蔡襄的《茶录》、熊蕃撰、熊克增补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都谈到有在贡茶中掺入“龙脑”香增加茶香的做法。当时还有“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的。这种饮茶方法,可以说是
花茶生产的原型。但真正开始生产
花茶,却始于南宋。其时施岳的《步月吟茉莉》和赵希鹄的《调燮类编》对此都有记载。
但当时所窨
花茶,仅是文人雅士的自给性产物,并未形成商品
花茶。明代,
茶叶加工有所发展,
花茶生产亦然。这一事实,在钱椿午的《茶谱》、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中都有所提及。但大规模的设厂窨制
花茶,却是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以后的事。
花茶是利用
茶叶中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具有吸收异味的特点,用茶坯(即原料茶)和鲜花窨制而成的,俗称窨
花茶。
花茶的品种繁多,都是以窨制的香花名称冠在茶字之首而命名的,如以茉莉花窨制的称为茉莉
花茶,珠兰花窨制的称为珠兰
花茶,玳玳花窨制的称为玳玳
花茶,玉兰花窨制的称为玉兰
花茶。
此外,还有柚子
花茶、玫瑰
花茶、桂
花茶、菊
花茶、金银
花茶等。在各种
花茶中,生产量*的是茉莉
花茶,其次是珠兰
花茶。
花茶的茶坯,通常多选用
绿茶,少量的有
红茶和
乌龙茶。在
绿茶类中,又以烘青茶和大方茶为主要原料,部分取自炒青茶。这样,由于原料茶品种的不同,名称又有分得更细的,如以茉莉
花茶为例,有茉莉烘青、茉莉大方、茉莉炒青之分。其他
花茶称呼,则可依此类推。
花茶加工分为窨花和提花两道工艺进行。但值得提出的是
花茶经窨花后,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都要经过筛分剔除,尤其是*
花茶,更是如此,很少能见到成品
花茶中有花干的存在。只有在一些低级的
花茶中,有时为了增色,才人为地夹杂着少许花干,它无益于提高
花茶的香气。
还有的未经窨花、提花,只是在低级
茶叶中拌些已经窨制过的花干,权作
花茶。其实,这种茶的品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它只是形似
花茶。为与窨
花茶相区别,通常称它为拌
花茶。所以,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只有窨
花茶才称得上是
花茶,拌
花茶只不过是假冒
花茶而已。
要区别窨
花茶与拌
花茶,并不很难,无须采用仪器检测。人们只要用双手捧上一把茶,送入鼻端闻一下,凡有浓郁花香者,为窨
花茶。倘若只有茶味,却无茶香者,则属拌
花茶。如果用开水冲沏,只要一闻一饮,更易检测。但也有少数在
茶叶表面喷上从香花植物中提取的香精,再掺上些花干后充作窨
花茶的,这就增加了区别的难度。
不过,这种
花茶的香气只能维持1-2个月,即使在香气有效期内,其香气也有别于天然鲜花的纯清,带有闷浊之感。若再用热水冲沏,也只是一饮有香,二饮逸尽。
由于
花茶既具有
茶叶的爽口浓醇之味,又兼具鲜花的纯清馥郁之气,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
花茶就有“引花香,益茶味”之说,使人有一种两全其美,沁人肺腑之感。难怪有的外宾风趣地说:“在中国的
花茶里,闻到了春天的气味。”所以,在品评
花茶的优劣时,香气当然是
花茶的主要品质因子了。
审评
花茶香气时,一般用热嗅、温嗅、冷嗅三种方法结合进行。热嗅主要辨别香气高低和纯正程度,但鼻子因受热蒸气刺激,敏感性受到一定影响。冷嗅只能辨别香气的持久时间,因此,常以温嗅为主,重复2~3次进行。每嗅*,都得加盖用力抖动一下审评杯,以使香气透发。凡
花茶香气达到“浓、鲜、清、纯”的,就为正宗上品。
如茉莉
花茶的清鲜芬芳,珠兰
花茶的浓纯清雅,玉兰
花茶的浓烈甘美,玳玳
花茶的浓厚净爽,等等,这些都是正宗上等
花茶的重要香气特征。倘若
花茶有郁闷难闻之感,自然称不得好
花茶了。
一般说来,头次冲泡
花茶,花香扑鼻,这是提花使
茶叶表面吸附香气的结果,而第二、三次冲泡,仍可闻到不同程度的花香,乃是窨花的结果。所有这些,在拌
花茶中是无法达到的,而*多也只是在头次冲泡时,能闻到一些低沉的花香罢了。(来源:找茶,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