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茶史茶识

寒露节气时喝茶养生的一些小常识
来源:品茶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11-06 08:46:33    点击数:59次
寒露节气时喝茶养生的一些小常识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时至寒露,鸿雁都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飞往江南水滨。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花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意思是说此时菊花已经普遍开放。
 
寒露喝茶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七个节气,有种说法:春茶苦,夏茶涩,秋白露(指秋茶)。
 
小暑至寒露为秋茶。
 
人说:一年之茶在于秋,在秋意渐寒的天气里,闲时捧一杯热茶,暖身又暖心。
 
而寒露时节就应该喝一杯寒露茶,给大家介绍几款寒露茶的饮用方式。
 
1、寒露,喝红茶,暖胃
 
说到御寒暖身,首选一定是红茶。秋冬喝红茶最突出的是效用,红茶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糖分,促进了血液循环,暖身健体。
 
红茶含有的咖啡碱能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适合容易秋季疲惫的人。并有暖胃的作用。
 
2、寒露,喝普洱,暖身
 
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其中熟普的特殊制作工艺,茶性温和,滋味醇厚,顺滑,适合微凉的寒露时节饮用。
 
随着天气转凉,人体的生理机能逐步减退,出现体寒,手脚冰凉的现象。饮用普洱熟茶,可以温暖滋养身心,御寒暖身,预防感冒等疾病。
 
这里提一下,熟普应该趁热喝,口感更顺滑,甜感更好。并且经过转化的老茶熟普,三年以上为佳,十年以上就更好了。更适合微凉的秋冬时节饮用。
 
3、寒露,喝柑普,健脾
 
柑普分为小青柑普洱和大红皮普洱。柑普更加耐泡,味辛气香,给人清香之感。
 
新会陈皮有理气调中,消积化滞,健脾润喉,杀菌消炎的作用。
 
云南普洱可以养胃,降血脂,减肥,消食去腻。
 
柑橘与普洱茶的结合,浑然天成,堪称一绝!
 
4、寒露,喝菊花,明目
 
花茶向来以清雅的口感和清火明目的功效见长,加入蜂蜜和冰糖更加滋润,最适合秋日饮用。
 
冬季饮用菊花茶,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寒露养生
 
寒露时节是深秋的开始。寒露后养生,首先要做好足部保暖,饮食要防燥养胃……
 
下面为大家介绍寒露节气时养生的一些小常识,可是很实用的哦。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后,气温逐渐降低,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凉鞋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
 
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第二心脏”之说。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
 
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俗话悦“春捂秋冻”,但老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别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研究认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秋天常服蜂蜜还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断,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5.灸脐养秋
 
如果因脾胃寒凉而腹泻,可用艾灸的方式解决,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1厘米左右处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
 
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防治效果很好。
 
隔姜灸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类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和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胃部。
 
首先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关系,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8.适当运动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9.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
 
专家指出,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
 
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的有效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重阳登高,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来源:中国茶道文化与茶艺知识,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