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处暑至,入秋时,燥气起,秋意渐浓,凉风将至。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
处暑时节的天气,早晚凉爽,但日间往往还很炎热,防暑降温的议题暂时还不能撤下台面。
处暑时节,总会让人觉得很燥热,再者,“处暑”期间,暑湿较重(特别是南方),暑湿最易伤脾。这种时节,适合喝茶。
养生专家建议,在炎热未去、秋燥渐起的处暑天里,适当喝些茶,滋阴润燥的同时也能缓解人们贴秋膘时摄入过多油腻荤腥之物。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处暑喝茶选哪些茶最合适。
处暑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养生皆应以养生为本。早睡早起,散掉夏季在体内蕴结的湿热之气。
红茶性温味醇,可养胃调神,
红茶经发酵烘制而成,其性温味醇,对于入秋后极易受伤的脾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科学证实
普洱茶具有溶油祛脂、调节代谢、防辐射等多重效果,长期饮用
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酯减少,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
同时饮用
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所以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青茶既有
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
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常饮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
金银花也是民间常用的药材,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处暑时节盛夏的炎热尚未完全退出,此时饮用可清热解毒,预防中暑。
取金银
花茶5到10克,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杯盖焖上几分钟,茶汤的色泽和味道会更佳。
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由于金银花偏寒,并不适合长期饮用,特别是虚寒体质人群及女性月经期间是禁止饮用的,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秋天很多人觉得皮肤干燥,或由于上火而导致声音沙哑,经常喝喝桂花
绿茶或桂花
乌龙茶,也可起到缓解作用。
多喝桂
花茶能消除口臭,维持口腔健康。用少量桂花在水中冲泡,水温不可太高,保持在85度左右即可。
除了喝茶,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些养生小妙招。
NO.1保持充分睡眠
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早睡可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畅。
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
午睡对于老年人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易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少寐现象。
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科学养生观点的。
NO.2多吃滋阴润肺食物
处暑时天气较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因此此时节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蜂蜜、银耳、沙参、百合等。
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
除此之外,还可多食用梨、芝麻、牛奶、鸭肉、莲藕、荸荠、甘蔗等滋阴润肺食物。
NO.3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
而寒气如果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如腹痛、腹泻,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等。
NO.4少开空调、电风扇
处暑后由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
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建议早晚应适当添衣。但因处暑时正值初秋,此时暑热未消,因此添衣时可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不宜一下子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宜。
NO.5坚持锻炼身体
处暑时节可选择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
但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汗出而损伤阳气。
NO.6贴秋膘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应对秋冬的寒冷而储存能量。
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这些处暑养生小妙招对你有帮助嘛?(来源:
茶叶知识文化,图来源:说茶网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