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茶史茶识

“两个巴掌”如何借“非遗”传承下去?
来源:品茶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4-03 18:12:35    点击数:46次

“两个巴掌”如何借“非遗”传承下去?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近日,习总书记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途经老师傅手工炒茶摊位的时候,停下来上前观摩,并且鼓励炒茶师傅说:“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在这个追求量产的时代,很大一部分茶厂都在使用机器制茶,但是始终有一部分企业采用最传统的手工制茶方法,两者从品饮上来说没有好坏。在文化传承上,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却起到科技不可替代的作用。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两个巴掌”对于茶文化传承有多重要?“非遗”究竟是要保护什么?又如何传承?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非遗”究竟是要保护什么?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传统技艺是“基因”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如今,我们还能目见耳闻的制茶技艺,便是饱经沧桑而留存下来的。然而,留存至今的一些传统制茶技艺,在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冲击下,正渐渐被淡化,甚至处于濒危的险境。传统制茶技艺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母本,是基因,是任何现代工业生产所不能取代的。一个国家的制茶技术工业化程度再高,都是必须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的,如果失去了传统农业作为支撑,一味地用工业化技术来制茶,就会将先天的“基因”丧失殆尽,最终将无法摆脱被国外更先进的工业化技术所取代的宿命。如此看来,不遗余力地保护“非遗”是全人类的当务之急,而就茶业而言,亟需保护的“非遗”正是传统的制茶技艺。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根本是护人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所谓遗产,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沿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文化包含精神、制度(行为规范)、物质3个层面,主要是精神层面。制度的灵魂在精神,物质是精神的载体,是人思想、思维的具体化,文化是‘人化’。制度是人制定的,技艺是人发明的,茶品是人制造的。什么人,创设了什么制度,发明了什么技艺,制造了什么茶品,人的思想和思维起主导作用。因此,“人化”的文化是“非遗”的精神财富,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和本质。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事实上,以人为本的“非遗”保护根本性原则在“非遗”传承人的评审上就能看出一点端倪。在评审“非遗”传承人的过程中,认定传承人的唯一标准就是他身上是否拥有独特技艺,但这技艺必须是正宗的并具有代表性的。评审传承人不是评职称、评学科带头人,更不是评模范、评先进,不看资历,不看文化程度,而是要看你身上是否拥有‘非遗’的技艺。”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护“技”,还要护“道”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非物质”的制茶技术经过人类的智慧和行为作用于“物质”的茶,形成了花色各异的茶叶品种,同时因融入了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饮茶文化,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茶艺、茶俗,抽象表现形式则为茶道。人们在着手保护传统制茶技艺的同时,还要保护表现为泡饮方式、饮茶习惯的“茶道”,如潮州工夫茶、径山茶宴的“非遗”保护就可以借鉴。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都和它们诞生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使得这些地方的饮茶方式、饮茶茶俗也不尽相同。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然而,目前福建茶艺存在趋同性,譬如说,岩茶茶艺和铁观音茶艺都有十八道程序,几乎都有“韩信点兵”、“关公巡城”,或者在表演方式上大同小异。像武夷岩茶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完全可以去深入挖掘和它历史、传说联系紧密的、能充分凸显武夷山文化特色的茶艺,如将彭祖传说融入岩茶茶艺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活”保护,“活”传承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非遗”本身就有的“软肋”——“非遗”因人而存在,以技艺、声音、形象、习俗、知识等为载体,传承只能通过言传身教,一旦断层就很容易后继无人,这些“活”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遗”的传承。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以武夷岩茶为例,而要制得一泡纯正的大红袍,非那些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大红袍制作技艺的茶师所不能。即使我们将茶师制茶的全程仔细地拍下来,至多也是作为子孙后代作为参考的资料,而茶师在现场制茶的手势、力度以及对制茶程度的掌控都是无法复制的,势必通过技艺的传承来实现。“非遗”是每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它只有存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才具有生命力。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正如前文所述,“非遗”保护的核心和本质在于保护传承人,这并非是将其“供起来”式的保护,而是要让它“活”在现实生活中。“非遗”传承的关键就在于人的“活”传承,若无薪火相传,任何“非遗”都将失去其固有的价值。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非遗,传承的不只是技艺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仍以武夷岩茶为例,自申遗成功以来的十多年间里,这些传承人担负“传帮带”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或办学收徒,或开班授课,或走进校园,或办展,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随技艺一起得以传承的还是挟裹其中的匠心。但凡列入“非遗”名录的历史名茶,制作工艺都必然有着特殊性,每道工序,环环相扣,因而需要慢工细活、一丝不苟,才能止于至善。这也正是当前所积极提倡的“工匠精神”之所在。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同时,茶作为一项民生产业、特色产业,传承人也应是茶叶理性消费的倡导者、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吴宗燕、游玉琼等“非遗”传承人曾表示,共同力促岩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家乡、产业乃至社会尽一份责任,从这一层面看,“非遗”传承人应成为茶界正能量的传播者与引导者。(来源:茶道传媒,图片来源:南茗佳人)IdU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