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茶史茶识

茶为百病之药(中医“茶疗”)
来源:品茶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2-18 08:43:43    点击数:74次
茶为百病之药(中医“茶疗”)
 
苏轼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历史上也相传,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为中药在古代,茶即是药,并被医书所载录。在《神农本草经》
 
中就有记载“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的起源应该是作为药用的。在饮茶习俗刚刚形成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制茶技术却不简陋、幼稚,反映了制茶技术在茶叶成为嗜好饮料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这一发展是在药用领域里完成的。
 
茶叶成为嗜好饮料开始,在保持茶叶生物特征的前提下,把茶加工得更加美味可口成为了这一阶段制茶技术发展的最受瞩目的目标。茶在嗜好饮料的世界里另辟蹊径,尽管在概念上与药物分道扬镳了,但是在技术上却没有根本的变化。
 
茶的中医功效自汉代以来,很多历史古籍和古医书都记载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饮茶的健身的论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6种古医书记载茶保健作用的有20项,219种药效,如提神明目,止渴治痢,去腻醒酒等等。
 
《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四、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中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新修本草·木部》中说:“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小宿食。”又称“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南宋时虞载《古今合壁事项外集》中记载:“茶有理头痛、饮消食、令不眠”之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