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金黄透亮,清香甘爽,普洱熟茶色泽褐红,味醇厚滑。它们皆产自云南,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成,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未经发酵,一个采取了渥堆发酵工艺。很多人都以为,既然都属于普洱,也产于云南,那么熟茶的人工渥堆发酵工艺也必然起源于云南。
然而事实是,70年代初期云南只生产普洱生茶,熟茶的概念是在1973年以后才形成,正宗的渥堆发酵工艺也是从广东起源,流传至云南的。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熟茶工艺的雏形
五十年代时期,云南的
茶叶大都为毛茶原料发往广州、香港等地。当时的运输十分不便,以人背马驼为主,由于路途遥远,驮运时间短则几个月,慢则半年以上。一路上风吹雨淋,当
茶叶运至目的地时,一些茶发生了陈化转变,人们发现这些茶的苦涩味减少,喝起来反而香醇顺滑,于是开始尝试制作这种润水发酵的成茶。
在那段时期还流传过一个故事,大约在三十年代左右的香港,有一个茶商将一批
茶叶运至印尼,不料途中
茶叶淋了雨,茶商为了保护自己的信誉,就将这批
茶叶调回香港。
为了减少损失,茶商贱价处理了这批淋了雨的
茶叶。没想到的是,这批
茶叶广受茶客好评,被大家纷纷抢购。茶商很是好奇,于是泡了一壶茶自己试喝,没想到泡出来的
茶叶汤色栗红透亮,且入口顺滑,没有苦涩味,回甘香甜。
这两个事情真假难判,但不难看出在当时确实存在将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洒水轻发酵制作。不过那时的工艺与如今的熟茶发酵工艺还是有很大区别,当时只能算作是熟茶工艺的雏形罢了。
渥堆发酵工艺成功研发
“润水发酵”的
普洱茶推行之后,很受香港茶友的欢迎,不过由于香港地区的条件有限,无法大批量的生产,而且这种制作工艺要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将
普洱茶的陈香、汤红、醇滑等特点显现出来。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广东
茶叶进出口公司组成了技术攻关小组。他们搜集相关茶商将青毛茶加工的所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探索了
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在经过两年时间的反复测试,确定了
普洱茶的渥堆发酵工艺过程中所需参数,将
茶叶的生产周期从一年缩短至两个月左右,并于1957年成功生产出第一批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
从此之后,广东开始出现大批量制作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并远销至香港、东南亚等地区。不得不说,广东
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创了
普洱茶渥堆发酵的先河,为熟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代表着
普洱茶市场即将迈入一个新时代。
云南地区引进熟茶工艺
熟茶市场在广东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当时甚至形成了富含广东特色的熟茶,以广东毛茶、云南毛茶等原料进行渥堆发酵,生产制作出来的茶饼,被称为“广云贡饼”,在市场一直很受欢迎。然而提供全部原料的云南,却始终没有一席之地。
到了1973年,云南终于争取到了
茶叶自营出口权,于是开始想办法自己生产成品。当时云南
茶叶公司派技术人员到广东学习渥堆发酵技术,并在1975年研发成功,普洱熟熟茶“渥堆发酵技术”终于在昆明茶厂诞生。
当年云南茶厂通过参加广交会,得到了香港茶商的关注,也从那时起,云南在
普洱茶的国际贸易市场崭露头角。
云南普洱熟茶的飞速发展
1975年,勐海的普洱熟茶基本成型,他们制作的七子熟饼在市场逐渐流行。到了八十年代,云南
普洱茶的出口销量排在了第二名,仅次于广东
普洱茶的出口量。
而云南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是勐海茶厂根据本地的气候变化,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对渥堆发酵技术不断完善和探索,最终形成。
之后人们也一直对渥堆发酵技术进行升级和创新,如今市面上还有离地发酵、竹筐发酵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升级,弥补了传统渥堆发酵的不足。
可以说熟茶的渥堆发酵技术是起于广东,兴于云南。熟茶工艺也是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不断进化之后才形成的工艺,这也是集体智慧的自我完善。(来源:普洱阿清,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