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的茶马市场有悠久的历史,在边境地区的贸易中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我国古代西北边境的茶马交易,在历朝历代都受到重视。隋炀帝时,就派裴矩到张掖管理“交市”,张掖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繁华的贸易中心,这大约是最早的史料记录了。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纵观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马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马不仅可供役使,可供肉食,更重要的是它的军用价值,战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军事力量的强弱。我们从秦兵马俑的壮观气势就可想象出古时战马驰骋疆场的威势了。汉武帝为战胜匈奴,更是大力改良战马品种,大量繁殖良马。从汉代起,就开始出现了“市马”。起初,马的交易物是金银或丝帛,后来很快演变为茶。在我国,茶作为饮料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周礼》中已有用茶“供丧事”的记录。西汉时,茶已成了商品,魏晋时期种茶成风,唐代更出现了陆羽论茶的专著。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多食肉类,茶对他们更为需要,“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因而,少数民族最喜欢用马匹交换汉民的茶。茶马市场就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蓬勃发展起来。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甘州是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居住区。此地又位于丝绸之路中段南道和北道的连结处,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是东西贸易的货物集散地,为历史形成的贸易中心。所以,甘州的茶马市场自隋以来从无间断,以致到了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明令设置甘州茶马司,开辟茶马市场,茶马互市发展到定期开市。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茶马交易涉及到中原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所以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提到了“边政”、“茶政”、“马政”的高度,作为安边定国的国策来对待。这“三政”是互相制约的三个方面。中原王朝要安定边境,就需要安定边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对于他们生活中所离不了的茶,要有能使他们接受的合适价格,这种对茶所采取的政策就叫茶政。少数民族的马匹,要能换到相应的茶,这是对马应采取的政策,叫马政。茶与马的交易顺畅进行,一方得到生活所需的茶,一方得到军事需用的马,市场因而兴旺,边境少数民族得以安居乐业,边境地区也就安宁了,此为边政。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茶马交易在汉民族和边区少数民族之间架起了友好往来的桥梁,繁荣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对边疆的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明代用茶马交易作为控制边关的手段。为防止茶马交易中的弊端,明朝曾设立茶马金牌,规定凡征马3500匹,上等马酬茶120斤(明制),中马酬茶70斤,下等马酬茶50斤。朝廷给甘镇(甘州)的数额是1900匹,“以供征操”。金牌的上号保存在朝廷的内府,下号发给各“番族”,每隔三年核查1次。金牌上刻着三面字:第一面为“皇上圣旨”,第二面是“合当差发”,第三面是“不信者斩”。可见对茶马交易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清代的茶马市场沿袭明代旧制。甘州茶马市场初属陕西管辖,到康熙七年归甘省巡抚兼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兰州设立茶马司。甘州茶马司归属兰州管辖,简名“甘司”。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各朝茶马交易的数字,多无确切记录。明代记录较为完整,如洪武三十一年,得马13500匹,给茶50余万斤。后来茶禁逐渐放宽,茶的价格也大大降低,到永乐七年,8万斤茶仅得马70匹。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历史上的茶马市场,在民族地区沟通了物资交流的渠道,促进了中原和边境地区的经济联系。甘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甘州茶马市场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它是中原王朝和西部少数民族王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枢纽和桥梁。应该说,甘州茶马市场是河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qo7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