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茶叶新闻

小茶叶助江城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品茶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7-30 15:14:17    点击数:24次
   筑牢脱贫致富的基础和能力,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关键。为此,江城县围绕“抓产业、稳发展、促增收”目标,制定出台了《江城县瑶族聚居区产业扶持指导意见》,根据贫困农户土地资源、劳力状况、技术水平等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方案”思路,采取“长短结合、错位发展”的产业帮扶措施稳定提高瑶族群众收入。7e8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补齐贫困户中长期产业支撑不足等短板。对中长期产业户均不足5亩或人均不足1亩土地的农户,采取“一户一策”措施,分产业类别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对有能力和具备种养殖条件,且当前收入支撑不足的农户给予扶持。2016年以来,共投入扶持资金1260.59万元,在瑶族聚居区周边扶持发展长期产业,种植茶叶18512亩、坚果6255亩,确保瑶族群众户均产业面积达到22亩,相比全县农村人均12亩产业面积超出了10亩。同时,扶持短期产业如养殖黄牛、生猪、鸡等。7e8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新建茶叶初制所解决茶叶销售难题。对有茶地连片种植且可辐射带动400亩以上、距离茶叶加工厂或茶叶收购点超过10公里以上的瑶族村民小组,就地就近新建茶叶初制所。目前新建了瑶家山村岔箐、莫作山等茶叶初制所6个,解决附近瑶族农户茶叶销售难的问题。7e8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引进江城大过岭茶业有限公司、大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农业企业和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订单生产、劳务用工、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周边瑶族贫困户参与经营,流转土地21225亩,年资产收益90多万元。同时实施瑶族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778人,获取“薪金”“收益金”“租金”,稳定增加了瑶族群众的收入。在干田团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政府通过流转方式配置230亩(户均3亩以上)优质茶地发包给农户管理,为当地瑶族群众实现户均收入12000元。同时,还依托附近的大过岭茶厂和瑶岭茶园建设扶贫工厂,实现有2个以上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进工厂务工,解决45户农户持续增收问题,同时用好上海帮扶资金建设标准化特色生猪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7e8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加强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出台了《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18—2020年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对瑶族群众加强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2018年以来,举办瑶族整族帮扶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21期,867户1512名瑶族群众参加培训,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确保农户有致富技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就业、务工等创收能力7e8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康平镇瑶家山村王纳碑村民小组村民邓梅芳在接受科学系统的茶叶种植培训后,把自家的5亩茶地进行科学化管理,茶叶生产环节得到了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也提高了。2019年,邓梅芳家获得了5000余元的茶叶收入,相较以往粗放式管理,收入大幅提升。而漫博山的村民们在掌握了新技能后,转变了思路,挑香蕉、做电焊工、建房子等多样的务工选择成为了他们农闲时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7e8大红袍-普洱-正山小种-白茶-黑茶-铁观音-绿茶-乌龙茶-品茶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