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茶友交流

“趁”到的清香
来源:品茶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0-01-12 10:15:35    点击数:47次

    过去有句俗语为“蹭茶”。“蹭”字在中文词典中解释为:慢腾腾地行动,其中包含着无所事事,消磨时光之意。“蹭茶”者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眼前一杯茶,却无暇关心,更无法体会茶的好坏,因而“蹭茶”多与茶叶无关。

    现今茶人也有一句口语曰“趁茶”。意指茶人在各种茶事活动中,为得到一杯好茶而不择手段。在这里,“趁”字被赋予了利用时间、机会,不顾一切得到的含义。更有“趁火打劫”的气势和“趁热打铁”的速度。为了那杯茶,抓紧时间,加速进行,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时间一长,茶人们便从一个个“趁客”蜕变成一些地道的“茶虫”,可谓是对茶又多了一份爱不释手的了解。

    “趁茶”讲究趁时、趁机、趁势。形式主要有“干趁”和“湿趁”两种。

    “湿趁”比较便捷,就是一泡茶趁便、趁兴而饮。“干趁”比较实际,你趁一点,他趁一点,带回去慢慢享用。要是遇上六、七个“趁客”一起上,又正好赶上是吴裕泰等那些老字号推出的“龙井”、“碧螺春”,结果往往是“趁”得那些刚上茶路的工薪爱茶人一脸的酸相。

    “趁茶”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功夫”。有些“武功高手”每每出手,都能有收获。于是,茶人们便时常聚在一块,相互交流“趁茶经”。有些茶人,“茶龄”不长,好茶喝了不少。 他(她)们的“趁茶”经验是:因势诱导,揣摩心理,投石问路,专捡好听的话说。结果要么把对方的好茶“趁”来“保管”,要么“趁”来“专管”,弄得你每每想喝自己的好茶,还要向他们请示预约。照此“趁”下去,被趁者要么成为“穷光蛋”,要么只好反拜他们为师——把“趁”去的茶叶再设法“趁”回来。更有甚者,索性把那茶人“趁”为己有,结为秦晋之好。来个天天品佳茗,日夜谈茶经,一劳永逸。

    “趁茶”同时也是一种学问。要求你对茶叶知识有较深的了解,会泡茶、赏茶,否则,上好的“碧螺春”被你闷成苦茶;异域的“黑茶”被你当作云南普洱,这种缺乏茶知识的假“趁客”,既是“趁”了几年,最后还是不知道好茶真正的滋味。

    “趁茶”的人既喜欢“趁”他人,更喜欢他人来“趁”自己。自己每有一泡佳茗,不会偷着独啜“神饮”,往往叫嚷得天下人都知道,每弄到一点好茶,便邀几人共赏,对别人的“趁”深感荣幸,仿佛越“趁”,茶的价值越得到体现,品得也更尽兴。

    茶人都以“趁茶”为骄傲。趁到好茶的人喜欢向趁不到的人张扬,也让他们过过“干瘾”。茶人“趁茶”是因为爱茶,也是因为在茶中能够得到一些感悟、一些禅思。其实,无论“趁”别人,还是让别人“趁”自己,“趁”的双方都是胜者,在与茶的约会中都体味到了茶带来的清香和愉悦。

标签:
上一篇:云南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