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养生宜养肝,小编今天又要跟大家聊聊养肝了!
中医认为“久视伤肝”,肝通目,养肝和护眼是分不开的。可是,现代人每天都花大把的时间盯着手机、电脑,能不伤眼伤肝吗?
道理都懂,可就是离不开啊!如果你也有这种苦恼,不妨试试这几杯茶!
四杯茶,养肝护眼很管用
1、养肝护眼喝它
做法:白菊花2~3克、枸杞子3~5克,泡水饮用。
这款茶能养肝、祛风、明目,适合普通人日常饮用,以养护眼睛。
2、久视、眼疲劳喝它
做法:白菊花2克、枸杞子4克、西洋参3克、炙黄芪4克,泡水饮用。
这款茶明目、滋阴,可缓解视疲劳,长期饮用,能防止“久视伤肝”。
3、眼睛干涩喝它
做法:白菊花2克、麦冬4克、胖大海2枚,泡水饮用。
这款茶明目、滋润,可用于眼睛干涩,还能改善口鼻、咽喉干燥等症状。
4、小孩护眼喝它
养眼的药材很多,不过,有些偏寒凉的方子,其实是不适合孩子的。家有小孩,不妨试试这款护眼茶:
做法:贡菊6朵,桑葚5克,黑豆10克,核桃仁5枚,罗汉果少许。加水1800毫升,大火煮开,小火慢煎15分钟,即可饮用。
这款茶能改善眼睛疲劳、充血、干涩等症,老少咸宜、平和有益,不管是大人小孩,只要眼睛离不开手机的,都可以常备,尤其是电脑一族。
不过说到底,喝茶只是一个扬汤止沸的办法。想要养肝护眼,还得做到以下几点:
眼睛最爱你做这三件小事
1.间隔休息
长时间盯着屏幕、用眼不当很伤眼,所以,连续用眼时需要适当休息一下。
通常,连续盯着电脑或电视屏幕1小时左右,就应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起身眺望远处,充分放松双眼。
当人看近距离的东西时,眼部肌肉需要紧张地收缩,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下,眼轴就会被拉长。
反之,看远处的东西时,眼部肌肉会松弛下来,有助于缓解疲劳,阻止眼轴被拉长。
平时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既改善空气质量,保持空气湿润,也可以使眼睛在疲劳时得到一定的放松。
2.做做护眼操
工作间歇,亦可闭上双眼按摩眼周穴位,如睛明、四白、太阳、攒竹、鱼腰等穴位,以按之有胀痛、舒适感,疲劳感有所缓解为度。
再给大家推荐一个“转睛护眼法”:
双目微闭,全身放松,先顺时针转动眼球36次,然后,逆时针转动36次。如果闭眼转睛不便,也可以睁眼转睛。
3、吃护眼食物
平时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等。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